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国经济论坛201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作者:关秀雯 胡京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1日 点击: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教授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作会议总结

我校副校长、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致欢迎辞

(记者 关秀雯 胡京玥 )9月20日,由我校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商学院举办的大国经济论坛2015年学术年会在我校红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主任经济学家、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协会主席万广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我校副校长、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围绕“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的主题,纵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开幕式由我校商学院院长刘子兰教授主持。

欧阳峣代表学校对各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简要介绍了我校以及我校商学院和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他说,我校大国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系统研究大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是一个开放式的学术团队。这是首次在我校举行大国经济学术论坛,希望各位专家围绕“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万广华教授致辞。他对会议举办方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分析了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形势,对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进行了简要阐述。万广华教授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主要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改变消费偏好与消费人群。他表示,对大国经济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大国经济论坛学术年会是很好的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要素流动与市场整合”专题,以主旨报告和自由讨论等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万广华教授作题为“Structural Chang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的报告。他认为,重视不平等问题的省份往往拥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在不平等问题较严重且持续恶化的社会,积极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利于防止收入分配的进一步失衡,而且还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福利。然而,当前盛行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由此带来了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损失,这些政策应该及时得到调整。万广华指出,要想在城镇化方面做到未雨绸缪,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以避免带来各种各样的城市病。

欧阳峣教授作题为“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模式选择”的报告。他认为,采取以内需为主的战略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大国采取内向型战略需要具备三大条件:一是巨大的国内需求,使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而形成规模经济;二是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而形成统一市场;三是潜在的比较优势,使国内工业化能够形成国际产业竞争力。为此,中国应该采取以内需为主的全球化战略,一方面要从战略上解决内向型和全球化的矛盾,通过利用巨大的内需市场,发挥虹吸效应,实现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同时以巨大的国内需求为依托,使中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培育大企业、大产业成长的基地;另一方面要从体制上解决行政化和大市场的矛盾,通过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使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使本土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规模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能够获得良好市场环境,从而形成吸引全球优质资源的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作题为“How Urban Segregation Distorts Chinese Migrants’Consumption?”的报告。他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巨大规模的存量债务和快速增长的新债务不利于公共财政的持续性,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引发债务危机。陆铭指出,中国经济需要对未来可能会陷入如今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保持高度谨慎。中国经济不仅要致力于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同样也需要防止“中国经济欧洲化”的风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汪浩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徐现祥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黄玖立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冯迪教授分别作题为“国有股权比重与企业绩效”、“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模式”、“定制化与地方保护主义”、“贸易大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测度”的报告。各专家学者围绕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会成为一个大的问题、定制化与政府的关系、农民工的储蓄与消费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下午,与会专家围绕“城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专题,进行了交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李辉文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罗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张勋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黄少卿教授、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张莉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钟辉勇教授、我校商学院袁冬梅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儿童照管、公共服务与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Urbanizing with Equity Consideration:Theory and Empirics”、“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企业库存?——来自市场规模、竞争和运输成本的综合证据”、“基础设施多少为多:一种新的估算方法以及来自中国的证据”、“有偏的土地供应对工业企业的影响”、“中国经济的欧洲化:史地关系如何影响了地方政府债务?”、“运输成本、离心力与产业扩散的关系——基于改造‘中心-外围’模型”的报告。各专家学者就如何理解欧洲化、产业集聚是否是政府行为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刘子兰和陆铭作大会总结。刘子兰说,此次会议规模虽小,但层次很高,专家学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问题,水平很高;会议中的自由讨论环节的思想碰撞具有启发性,为报告人继续完善研究成果形成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陆铭就专题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在探讨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关系上,要从如何破解制度上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动的方面入手;二是在具体分析中国区域间的平衡和效率时,要注重政策的倾向性和带来的扭曲;三是在中国的大国发展过程中,从微观角度来看,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与城市的人口数量有关;四是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值得探讨。

共有来自国内外12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编审:西米



上一条: 光明日报“名家•光明讲坛”整版刊发欧阳峣教授的学术报告
下一条: 欧阳峣教授获得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关闭

 

Copyright© 2010-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湘ICP备09029830  湘教QS3-200505-000476